close

輪胎價格與稀土
最近一段時間以來,有關中國輪胎價格特保案鬧得是沸沸揚揚。 9月11日,奧巴馬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,為奧巴馬時代中美貿易第一案定論。一時間,有關中國輪胎是否對美國輪胎產業造成衝擊,是否是低價傾銷,是否存在貿易歧視雙方各執一詞,見仁見智。

在國內,最強的聲音是我們的輪胎是低端產品,不會衝擊已經放棄低端市場的美國輪胎產業。這種聲音是在為自己辯護,也流露出這樣的信息:我們的產品,確實很便宜。在近乎一邊倒的譴責之聲中,仔細分析這個“便宜”的信息,也許更有意思。最近成都搞車展,我也去看了看,的確,二三十萬的車,即使裝備的是國外品牌的輪胎,大多也是國內製造。而完全進口的汽車,裝備的幾乎是外國製造的輪胎,價格差別很大。但我們忽視了一點,那就是美國現在正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,都喜歡用便宜貨,便宜的中國輪胎這時候被當作靶子,在情理之中。

既然我們自己都承認被盯上的輪胎屬於低端產品,那麼在這場貿易戰之中,又有多少人從自己身上找問題,反思以前“要市場不要利潤,要數量不要質量”的營銷策略呢?拋開因金融危機造成輪胎原材料橡膠價格狂跌造成成本下降的因素,在2008年之前,中國輪胎企業出口美國的輪胎一直處於微利狀態,毛利率在8—15%之間,但2008年,全球第一大輪胎製造商固特異在北美市場的產品毛利率是接近20%。

在市場一片繁榮,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情況下,這種平衡還可以微妙地維繫,而一但市場發生了變化,產生貿易爭端是很自然的事情。在很多美國消費者看來,比起收入的不斷減少,愛不愛國已經不重要了,因此開始大買便宜貨,而這種需求轉向一旦威脅到美國大企業的根本利益,要產生摩擦何患無詞?

輪胎和稀土,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其實有很多內在關聯,不要說在技術和資源上受制於人的產品,就連我們能控制的資源性產品,也在“要市場不要利潤,要數量不要質量”的指導思想下賤賣。因此,就算美國說中國輪胎傾銷沒道理,但我們還是應該反省是不是又在重蹈“1億條牛仔褲換1架波音”的覆轍。特別是當我們發現自己換回來的美元還在不斷貶值的時候,更應該修正自己在市場策略。

再說句和輪胎與稀土都不相及的話,2003年,美國商務部也裁定中國部分電視機生產商向美國市場傾銷其產品,其中四川長虹被認定的傾銷幅度高達45.87%。但此舉並沒有擊垮中國的彩電企業,像長虹這樣的企業卻趁勢實行產品升級與產業升級,越挫越強。有時候,挫折反而讓人進步,但願輪胎特保案與稀土限制出口也能有此作用。
如果說,輪胎特保案只是中國參與世界貿易面臨複雜局面的一個縮影,一個還無法成為標誌性的事件的話,那我們可以再回過頭來看看稀土。中國占有世界稀土資源的近90%,卻一直是一個稀土大國而不是稀土強國。稀土是什麼?它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,是現代工業的“味精”,是電子、激光、核工業、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。美國的“愛國者”導彈制導系統中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於電子束聚焦,釤、釹即是稀土元素。每1億元的稀土原料用於高科技產品中,可創造200億元的效益,純利潤率近200倍。

但就是這樣一種“國寶”級的東西,我們又是怎樣“低價傾銷”的呢?根據今年8月20日的最新行情,純度在99%-99.9%的氧化瀾的價格只有2-2.3萬元/噸,氧化釤在每噸1.7萬左右;稍貴一點的氧化镨和氧化釹也只能賣到每噸8萬多元;而氧化鈰只有1.4-1.6萬元/噸,相當於每公斤氧化鈰只能賣到16塊錢,每噸不過1600元。連一般的工業用沙土的價格也在1100-1300元/噸之間,稀土價格居然和沙土接軌。但日本、美國在進口了這些廉價稀土原料之後,經過自己提純以後的產成品,卻能以幾百倍的價格再賣給我們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njia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