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。主演一個人—貫到底,不用固定的魔術表演對白助手,專業性強,場面壯麗大方,適合於各種場地演出。

  2。不用對口說白,省了時間,使節目內容增多,分期更換,—般演三十分鐘,能表演小型,中型,大型節目十五—二十個(南方稱為閃電表演形式)。

  3。講究服裝、道具的美化,特別重視舞台畫面藝術,創新較多。

  南派魔術表演也同樣有缺點;

  有時舞台上陳設道具太多,演出過程中助手上下過於頻繁,影響觀眾的視線集中。同時,閃電式的表演動作,雖能讓觀眾欣賞較多的節目,但前一個疑點尚未破除,後一個幻像又展現眼前,使觀眾看得眼花繚亂,看了後面的就忘了前面的,不能對每個節目留下深刻印像。

  南北兩個流派的形成,與各地區的政治經濟生活有關。上海是我國主要的通商口岸,與外國接觸較為頻繁,因而有利於模仿和革新。京津一帶經過明清兩朝慘淡經營了五,六百

  年,所以習慣於講傳統、求穩健。在北方對白幽默的表演形式早巳時興,“道光初年,以國喪不演戲,大家酒館,輒以戲法弄碗,雜以詼諧,為佑筋之具,自此風行一時。” (清·錢泳輯),可見中國戲法在北方的影響是較為深遠的。

  對於南北兩派表演形式的發展趨向,曾引起許多專業演員和業余愛好者的爭論。一種意見認為,魔術藝術是屬於智慧技巧的表演藝術,而不屬於說唱藝術,因此它主要是依靠演員的表演技巧,配合道具,才能做到神奇變幻。吸引觀眾收到預期的效果。我國古典戲法, 《籮圈獻彩》、 《仙人摘豆》、 《巧結連環》等節目,一演就響,關鍵在於演員的精湛技藝和精彩表演。另一種意見認為魔術已成為綜合性藝術,要有紅花有綠葉,恰當地運用語言藝術以加強效果也是必要的。各扦己見,看法不一,因此,對兩種流派應做具體分析,揚長避短,擇善面從,形成新的流振。

  此外,滑稽魔術應屬於另一種流派。解放後滑稽魔術有了很大的發展,創作了一些優秀節日,但是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滑稽魔術流派,還需要努力實踐。

  總之,無論哪一種流派的形不是偶然的,既然能夠長期流傳,有群眾基礎,就有存在的道理,不該有門戶之見,應根據藝術規律和觀眾的喜歡去發展。我們僅有兩種流派不是多了,在為人民服務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前提下,需要發展更多的流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njia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