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爲什麽,企業歲末年飯忽然就精緻餐盒被稱爲“尾牙宴”了?一查,這個詞來自台灣。于是又很納悶,台資企業所占比重遠沒到可以引領潮流的地步,何以能讓晦澀的“尾牙宴”取代通俗易懂的“年飯”?後來想明白了,這是個娛樂時代,許多事情不需要理由。馬甲穿舊了,需要換一件新馬甲提提神,這或許就是理由。

 

除了民外燴俗傳統,尾牙宴的存在確有其現實原因。現代企業效益優先,平日層層加壓,殚精竭慮追業績,同事之間、上下級之間帶人情味的交流甚少。尤其非外燴服務公有制企業裏,很難形成大家庭般的氛圍,上班場所純粹社區聯誼就是一個競技場。到了歲末,工作節奏突然放緩了一些,于是老板們都想到要補課了,尾牙宴便成了一個很好的溝通平台。

 

租場子、布置舞台、策劃節目,一些大很下本,不過熱鬧容易創造,要讓人留下美好回憶卻很難。同事間的聖誕餐會業余表演能生日Party有多精彩?大不了平日不苟言笑的老板突然上台嘻哈一番,讓人有些意外,能雞尾酒會引來一陣短暫的現場高潮,過後卻也沒什麽可回味的。

 

大了,排場就大,然而大多數人只能是尾牙宴上的小角色,參與互動難度很大。相比之下,小的尾牙宴就各式茶會像小劇場演出,有時反而更精彩一些。

 

“過瘾,簡直就是飙戲啊!”去年我們吃年飯,老板和幾個平日很能表現的同事將氣氛搞得很溫暖。借著酒勁,他們互相說了不少暖歐式外燴人心的話,仿佛就是他們的家,老板就是老爸,我們都是他們的兄弟姐妹。許多話一本正經地說,會讓人覺得很虛僞。喝了酒、紅著臉說就自然多了。要說他們在演戲?似乎也不盡然。謝師宴在酒精作用下,或許有些時段,他們情緒很投入,以爲在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。也或許那些“過年話”裏,確有一小部分是平日潛意識裏的真心話。

 

“如 果能把尾牙宴的錢平分給大家,多好啊,起碼省事!”據我私下調查,許多人有這樣的想法。可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一年一餐飯再怎麽策劃,也不可能培養出感 情和歸屬感來。要想構建出一個和諧,還得平日多下功夫。否則別說尾牙宴,就是改名“頭孢宴”,也治不了同事、主雇間關系冷漠的企業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njia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