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關於精油添加在肥皂中,我所接觸的絕手工肥皂大多數的人,是持否定態度的。一部分認為純粹是暴殄天物,一部分人認為,這純粹是為了讓肥皂有香味,增加使用的樂趣,可有可無的添加,沒有實際功效。但是我不是這樣認為的。

  精油入皂的效果,涉及三個問題——

  第一個問題,精油會被堿破壞嗎?

  有人說,精油也是油,也會參加皂化反應,所以實際最後在肥皂中殘留不了多少。這種說法肯定是錯誤的,不但不了解精油,甚至不了解何謂皂化反應。油,我們平常所說的,植物油動物油,這些油的組成主要是是不同種類的脂肪酸甘油酯,一些油脂中還含有少量維他命,礦物質等等的營養元素,但是無論如何,脂肪酸甘油酯是其主要組成。而精油的組成,非常復雜,但是其成分基本都屬於萜烯,萜醇,萜酮,醚,酚等類別,但是絕不含脂肪酸甘油酯。因此,雖然油和精油,都有一個油字,但是完完全全不是一種東西。這是其一。

  其二,所謂的皂化反應,這個詞的意思,是堿和脂肪酸甘油酯反應,生成皂(脂肪酸鹽)和甘油。而精油不含脂肪酸甘油酯,它不可能進行皂化反應啊(堿無辜的攤手:我們堿也不是那麼隨便的,也不是跟什麼都反應的好吧?!)

  那麼精油究竟會不會被堿破壞呢?首先,我們不是直接把精油加進堿裡面去,而是在皂化反應完成過半的時候加入。這時候部分未皂化的堿也是跟油混雜在一起,這跟直接把精油扔進堿裡面去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其次,精油為什麼會是香的呢?為什麼會有這些千變萬化的味道呢?是因為組成精油的芳香族成分分子的獨特結構所致。一旦結構改變,味道就會改變(例如柑橘類精油長久放置導致變質,味道就會消失或者大大改變)而肥皂在脫模後,使用過程中,我們均能清晰聞出所入精油的味道,這也就是說,它的結構沒有被破壞。當然,我不敢說,精油入皂後一個分子都不會被破壞,但是,至少大多數還是可以存留在肥皂裡的。

  還有人說,精油是揮發性物質,而肥皂大多數時候是裸放的,因此精油會揮發到空氣中,浪費了。精油確實是有很強的揮發性的,如果精油瓶蓋沒有擰緊,過幾個月再看,可能滿滿一瓶酒變得一滴不剩了。因此,肥皂表面的精油是會很快揮發的,成熟幾個月後,再聞聞肥皂的表面,幾乎沒有味道了。然而內部的卻能一直保存,切開肥皂,還是能聞到精油散發出來的香味。因為精油是不可能,在肥皂內部就憑空消失的,它只能,通過分子運動,掙扎到肥皂表面,再從表面逃逸到空氣中。肥皂是固體,結合固體的微粒間距離很小,作用力很大。粒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無規律的振動,固體因此才能保持一定的體積和形狀。而精油在固體中的運動則比液體和氣體中困難的多,慢的多,所以肥皂內部的精油,即使1,2年後可能也仍然存在。更何況,我們是可以有辦法抑制精油揮發的。例如在肥皂晾干後,包上保鮮膜,扔進保鮮盒,放進冰箱。一方面把肥皂包起來可以阻止精油向空氣中揮發,一方面冰箱中氣溫低,進一步放緩了肥皂內部的分子運動。

  綜合這三點看,精油的確是可以保存在肥皂中的。

  第二個問題,精油入皂有效果嗎?

  有人說,皂是清潔用品,接觸皮膚的時間不過幾十秒,最多幾分鐘,能吸收的了多少營養成分呢?

  這種說法,對於大多數的添加物,都是合適的,因為無論維他命,氨基酸,以至於其他營養成分,手工香皂透皮滲透都是需要時間的。然而只有精油是例外的。精油構成的手工香皂推薦分子成分極其細小,比水和酒精都更小,吸收和滲透非常迅速,大約6~30秒即可經過皮膚進入淋巴循環。雖然洗臉的時間很短,但是6~30秒還是有的吧?所以肥皂中的精油,是絕對可以被吸收的。當然效果如何,還要看濃度和精油配方了。

  第三個問題,有必要在洗臉的時候使用到精手工香皂禮盒油嗎?

  精油入皂,客觀的說,肯定不會有比精油按摩或者精油熏香更強的效果。然而,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並不會每天使用精油產品,並不一定每天都有空來做按摩和熏蒸。那麼我們不妨把手工皂當成一個我們每日可以使用的精油載體,當成一個我們日常接觸精油的機會。讓手工皂在完成清潔本職工作之余,還能有附加效果,這不是很好麼?

  退回來講,即使,以上都是扯淡,就算精油入皂一點效果都沒有好了,至少,它香香的,洗的時候讓我心情愉悅,愉悅的心情會促使我自身產生內啡肽,內腓肽也被稱為“快感荷爾蒙”或者“年輕荷爾蒙”,因為沒有比內啡肽更強的抗氧化物質了。僅憑這一點,我想精油的添加就已經值回票價了。

  說到這裡,說句題外話,大家平時,盡量多做些讓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吧,去談戀愛,去看電影,去聽音樂,去做spa,去在晴朗的天氣在林蔭小道散步(ps,不要忘記塗防曬霜),因為實在沒有什麼比愉悅的心情更能護膚的了。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手工香皂禮盒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anjia42 的頭像
    banjia42

    遊戲人生

    banjia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