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老,民間又稱月下老人、月下老兒,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婚月下老人姻的紅喜神,也就是媒神,是天庭的一位上仙。
月老這一形像最初在唐朝小說家李復言的小說集《續玄怪錄》的《定婚店》中出現。記載了唐朝元和二年(公元807年),巧遇月下老人。宋城縣的縣令知道了這件事情,就把韋固原來住的旅店題名為“定婚店”。[3] 月老由此而來,此後世代相傳,男女老少鹹知。月下老人後來也成為媒人的代稱。
月下老人以紅繩相系男女,確定男女姻緣,體現了唐朝人對愛情與婚姻“前世注定今生緣”的認知態度。對於從前那種結婚一定要講求門當戶對的觀念來說,月老的婚姻觀念顯然有了很大的進步。
婚戀觀
月下老人以赤繩相系,確定男女姻緣,反映了唐人姻緣前定的觀念,他是唐人命定觀的表現之一。唐人以為,人的命運,不是自己可以確定和改變的,“天下之事皆前定”(《感定錄•李泌》),“人遭遇皆系之命”(《紀聞•王》),“人事固有前定”(《續定命錄•韓泉》)。
唐人的這種前定觀念,當然也表現在婚戀方招桃花面,“結縭之親,命固前定,不可苟求”(《續玄怪錄•鄭虢州騊夫人》),“伉儷之道,亦系宿緣”(《玉堂閑話•灌園嬰女》)。
月老形像的出現,正是這種命定觀在婚戀領域的藝術化、形像化。其實,在李復言《續玄怪錄•定婚店》之前,唐人小說中還有類似的形像,戴孚《廣異記•閻庚》雲:
仁亶見其視瞻非凡,謂庚自外持壺酒至,仁亶以酒先屬客,客不敢受,固屬之,因與合歡。酒酣歡甚,乃同房而宿。中夕,相問行禮,客答曰:“吾非人,乃地曹耳,地府合和術令主河北婚姻,絆男女腳。”仁亶開視其衣裝,見袋中細繩,方信焉。
這裡自言為地曹的“客”,即是“主河北婚姻”者,同樣是通過以袋中之繩“絆男女腳”的方式,確定世間男女姻緣。可見,在唐代,婚姻前定、主於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觀念。世間男女之所以能成為夫妻,則是由於地府冥吏以繩相系,也是冥冥之中的命運安排。
不過月老於月下結繩以定婚姻的形像,更具詩意,因而流傳更廣,遂成為故實,月下老人也因此成為民間家喻戶曉的婚姻之神。其實命運是不可預知且時刻存在變數,道(分手挽回自然)是因時而動,順勢而為的,一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,即便神佛也不可控制人的思維,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,正所謂: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若命運真是注定的,宇宙也將會失去前進的動力,故而切勿迷信命定觀。
- Jul 18 Tue 2017 09:58
月老的概述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